|
楼主 |
发表于 2019-2-19 00: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出来的经验是成功的总结,但成功往往站在失败的肩膀上,先说一说我所遇到的这些失败。
1、没有获得普世意义上的成功
父母总是问我,别人家老板都好轻松,安排手下人拼命做事,自己每天睡的多,到公司指挥一下就行了,每年存钱自己买车买房,你为啥搞的这么辛苦这么累。确实,回想这么多年累积下来,业务流水也做了数千万,从来没存下过钱,有了钱都是再投到公司里或者花在数码产品上,甚至合伙时也没给自己发过工资。公司的结构和业务始终在调整,也没某个特别好的业务能走向自循环的路线。对于这样的成功,我没有特别的渴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认可这样的成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不保障一定厚实的底子,这其中包括钱包厚度和温饱程度,那么再多的创想都会如履薄冰。不过忙碌倒是相对的,只要做喜欢的事,再忙都是开心的,这不算是失败。
2、性格决定命运,过渡自负带来灾难
钱迟早会赚很多的,但性格上的问题一定要反思,自负是我的一大特点,因为自负而造成的失败和负担,在创业历程中,数不胜数。
有一段时期,我会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培训后就宽松放养,但却忽略了对员工的成长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追踪。等到项目出问题了,达不到我想象中的工作效率,没有使用最佳的工作方法时,便会对员工不留情面的发飙痛骂,即使这样,我还会觉得是为他们好,是直戳问题痛点,不需要留情面。但事实证明,人都有自尊心,都要脸面,即使我100%说对了,我也做错了,并没有做好提前量和缓冲量,方法也不得当。
也有很多时候,我会按照自己的判断和思考,突然增加业务或者突然中止项目,当我的思考过程很复杂的时候,又嫌解释太累,干脆说大家相信我就行,这样单方面的强势,容易造成误会误解。而一旦结果如果是我决策错了,更会瓦解团队信任。
同样的处事法则,我还常常用在对我好的人身上,越是亲近的人,我越不以为然,自信觉得可以多让他们担一些风险,多一些忍耐,几乎不去交流沟通,发起脾气来也说话更冲更凶,殊不知最亲近的人,才最需要沟通。回想好朋友、父母总是给我各种支持,但很多时候,连我在做什么他们都不知道,重大决策也不商量通知。在这一点上,幸好我及时领悟过来了,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这点问题能改进和弥补。
反思起来,过于自信自负的性格和和我的成长路径有关,印象中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几乎没怎么听过老师讲课,作业也少做或者不做,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理念,也屡屡获得了成功,特别是对于如何学习一个东西,如何做成一件事,总是能自上而下看得深刻见底。但无情的社会还是打了我的脸,就像再强的当世大脑,也无法完全预测复杂的经济走向。我的自负在没有顺风顺水的运气加持时,碰壁许多。不过也幸得如此,最近2-3年,我也在经验和变化中不断调整,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既要继续坚信扎实的客观积累能带来预判和领先,也不要让过渡的自负遮蔽了双眼。
3、创业不相信仁慈,考虑人情的决策就是失败
因为仁慈造成的决策力差,是在创业初期和中期,困扰我很大的一个问题,设计方案、开展项目、落地合作都可以很快,但一旦牵扯到人情世故,决策就成了浆糊。
在客户这,明明说好的需求,在重大变更时,一句兄弟,一句帮忙,就难以再要求书面变更通知,改就改了。说好的付款日期,一句出差,一句关账,就继续苦苦等待。明明还没到时间点,一句我们老板在催我,要给我扣工资了,然后就超额安排加班提前完成。
在员工这,有老员工又迟到了,想想算了吧,就不扣钱了。“怎么这次又没做好,按照规定和要扣工资的,算了,跟了我这么久了,这次就算了吧,下次改正哦”。
在合伙人这,“说好的资金计划你怎么能挪用呢?”,“我有其他困难,先一起扛一扛吧”,“好吧”。“找来的关系搞砸了,是我朋友,这次算了吧, 损失我们自己认了好不好”,“这不公事公办吗?好吧,那就算了吧”。
在这种畸形的决策观下,说的很多的一句话就是,“虽然和我没啥关系,但是没事,我来承担吧”。可一旦承担不了时或者承担得不漂亮时,责备、误解甚至指责接踵而至,为啥,你说承担的嘛。
还有发生过更极端的事情,做A项目,其中1/3部分的需求客户不需要了,因为有较深的裙带关系,软磨硬泡,在A项目中额外又多做了2/3的非合同内容的新增需求,还没有补充协议。然后在A项目回款之余,出于对人情的支持和对新合同的期许,额外又做了没有合同的B项目、C项目,最终越搅越乱,等到回款不畅,客户拒不付款的时候,那1/3没做的部分竟然成为了对方有利的撕逼武器。这一幕回想起来都觉得荒唐至极,人情世故影响决策实在要不得。
好在这样的决策失误导致失败的教训已经足够多了,已经吃到饱,不会再犯了,同时我也坚信,只要遵循正确的规则和方法,公开透明处事,仁慈并不是决策的对立面,是可以共存的。
4、不要迷信感觉,要相信规划和预算
相信创业的人经常会发现计划赶不上变化,承诺延后、项目延期甚至计划失败,而我在此类问题的处理上,也经历过非常痛苦的过程,纵使在项目动员时有天大的热血激昂,只要是结果意义上的失败或延期,最终总会对内对外留下不好的印象,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规划和预算。
规划和预算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在经验和思考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将所要开展的事情考虑周全,计划完整,当提前思考和规划能覆盖未来大部分边界时,风险自然降到最低。而这种主观上的忧患意识、容错意识、提前量意识,是创业者特别需要的,也是一个扎实的管理者的优秀品质。
道理我都懂,可是有时候还是会感性战胜理性,在不做深度预算的情况下做出不合理的规划,这种性格上的缺陷,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进一步改善。
自己创业后,总是会听到前辈们说创业最好有一定的积累,若干年后,回想这段银行的工作历程,我终于能够明白其中的真正价值。积累帮助我更加准确的理解社会现象,积累让我更为全面的思考各类项目本质,积累让我在架构设计、模式创新上更接地气、创造力更强,可靠度更厚实。
感谢这段在银行的工作积累,也庆幸是在这样的积累后才进行的完全创业,同样的建议也给到每一个考虑创业的小伙伴,可以考虑在参加工作后,特别是大型机构工作3-5年后再创业,成功概率要高很多。
4、持续的学习和进步
当今世界是在快速变化的,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通畅,变化速度越来越快,而在创业中应对变化较为有效的办法,我认为就是持续的学习,从高中开始我就养成了每日的读报习惯,阅读并吸收各类报刊杂志的最新信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阅读的载体一直在发生变化,从纸媒到网媒,从门户网站到细分的行业资讯网站,再到社交应用、知识应用,再到自媒体。而我始终坚持每天2个小时左右的阅读量和阅读后的消化吸收思辨。
在软件开发上也是如此,从大学开始,每天坚持2小时左右的技术学习和实践,特别是在软件、框架、插件的检索和使用上,坚持做琢磨,坚持琢磨的深。
回想起来,这样的学习积累让我能够游刃有余的应对不同行业的各类复杂业务场景,快速的进行产品设计、流程设计和模型设计,也让自己特别有安全感,从来没有担心有不能胜任的项目,也不担心在普通应用层级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所以持续的学习和进步,也是给到创业小伙伴的重大建议,学习和创业不冲突,相信那么多在绞杀中活下来的创业公司,除去资源和运气因素外,绝大多数都是善于学习的CEO和团队们。
关于创业与兴趣:
整个10年内,除了被同学带偏做了1年多的传媒业务外,其余创业业务都和软件开发以及信息技术有关,这也是我喜欢做的事情。而在创业过程中,有不时地有看到周边的朋友们换着花样做新业务,甚至不停的跨行业发展,诚然,我知道风口和资本的力量,也在其中看到了很多跨行业跨专业成功的案例,更不排除干一行爱一行的人存在。
但回到创业本质上,我想,最好的创业还是应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能够做出业务闭环并且赚到钱,再加上一定的责任心和理想情怀,这样的创业所驱动出的产出是最佳的,这是我对兴趣和创业的理解。
在信息极度通畅,工具特别多样的今天,很多兴趣领域的自媒体创业成功,也进一步印证了强大的兴趣力量。当风口退去时,兴趣驱动的团队一定是更耐操的。见过很多创业,完全没有感情,为了创业而创业,什么火搞什么,什么不火了就放弃什么,我想这样的投机,在深夜时,内心一定是空虚的。也希望每一个创业者,工作辛苦之余都能收获兴趣的喜悦。
5、创业:价值观的碰撞和选择
在创业过程中,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就是会遇到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人,有的人爱财如命,有的人惜时如金,有的人钻研技术发狂,有的人工作为家,有的人家庭第一,我想不同价值观的碰撞正是多元世界的魅力所在。但碰撞归碰撞,有些价值的底线,我想在创业过程中是需要坚守的,这包括不投机、不作恶。
而当我更加成熟后,我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投机就是更少的创造价值和更多的不公平转移价值,归根结底,这也是作恶。而且并不能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小聪明、假智慧。
依然记得在创业过程中无数次的价值选择。说两个印象深刻的事情,在2012年前后,微信推出了公众号和对应的开发平台,那时我也跟风做了公众号服务平台相关的内容(现在流行叫SaaS平台),就在我还愁怎么推广怎么找用户的时候,做类似事情的大团队已经经历了好几轮产业升级,就拿比较有名的微X来说吧,先做出了完整的服务平台,但是随着用户增长带来的技术负载成本增高,加上同业竞争激烈,不是特别好卖。
在这种情况下,顺势就出现了加盟和会销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产品本身已经变得不重要,甚至出售源码,下放社区自由发展。而在业务上转而专攻县城土老板,3-5万的代理费用,宣传口径是一片蓝海,赚到手软。
然而事实情况是什么呢,就是这个领域的竞争激烈无比,售后服务繁琐无比,淘宝甚至有10元源码加全套的部署服务,在这样的激烈竞争和市场并未完全接纳微信服务的情况下,代理费用确实赚到手软,但风险却由这成千上万的加盟商承担了。
据我所知,这些代理商,除了又继续做下级代理的,其他几乎全部都血本无归。我曾亲眼看到微信平台的会销现场5万一个的代理资格成交50个以上,这种销售在业内一度传销化,组织者难道是真心的认为代理商会赚到钱吗,显然不是,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商业模式里的风险共担。
在明知50%以上概率没有代理盈利闭环模式的情况下,同时经过半年1年的实践后发现代理90%没有盈利可能的情况下,还在继续销售代理权,那这就是投机的骗!这种堆积在血肉和伤害上的发展模式,我是非常不认同的。纵使有千万种成功后的说辞和辩解,都无法挽回之前造成的批量伤害,如今微X以及一些类似的机构甚至都做上市了,也许如今他们的代理商亏损比例已经从90%降到50%了,也许他们又转向了其他的服务和产品,但回想这样一些人血历史,不知道CEO们是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的。
事实上不仅微信服务平台如此,国内目前大量的SaaS服务商们,在发现几乎毫无胜算的时候,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代理和合伙分担风险的模式,不知道这些CEO们在模拟沙盘时发现代理商也无盈利模型的情况下,还在用心策划宣传海报,还在用大饼去发展代理商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是怎样的,踩在人血上的创业Leader,我想总有一天会被自己反噬的。
另一个更典型的案例-区块链和ICO领域的欺骗与自我欺骗,当得知技术圈也有人搞这个时候,我是惊讶的,什么时候做软件的人也不单纯了,依然记得16-18年间他们的癫狂,“区块链解决一切”、“巨头已经合作了还不快来”、“去中心化就是我毕生的理想”、“你看涨了几百倍了”。
等到潮水退去,热度降温后,妖魔鬼怪都现了形,到头来就是一场财富转移的游戏,我不知道那些曾经拉自己朋友、同事买币的程序员们,如今的内心是怎样的,不知道他们是否知道这种投机的帽子和背后的人设和人品,一扣就是一辈子,再也摘不掉了!
价值观是处处相通的,13-15年有一段时间,我在诱惑面前走过一段很长时间的资源投机弯路,妄图用不对等的自身能力换取原本不属于我的社会资源和资金,很幸运的是,纵使少赚或者没有赚到一些钱,但最终自己回过了头, 选择了相对正确的价值路线。
包括在软件开发领域,不止一次有同行传授“先进经验”:给客户讲述功能的时候夸大功能和实施能力、在讨论需求的时候不透露风险点、在使用率低的开发模块上不进行测试节省时间等等,在我看来,这些投机都是作恶。在很多年后,当我可以很自豪的说:“纵使和客户有过百种纠纷矛盾,但在软件开发本源上,是一直用心和诚心的”,我想那时的感觉一定是很棒的。
最后,合作与合伙
我曾经不是一个好的合作者和合伙人,过渡的智商优越感和过于良好的自我认知,让每一个和我合作的人都倍感压力,我会不留情面的指责对方的问题,也会用小聪明隐藏自己的问题,当这种不平等遇到业务不畅或者资金不畅时,矛盾就会激发和放大。
而当我真的学会了如何合作合伙时,才发现性格优缺点并没有那么重要,合作者之间的能力差别和差异也不是大问题。制度才是那把密钥,我所探索出的合作关键有3点
1、提出问题,预先判定 无论是走过的弯路带来的经验,还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得出的可能性推论,两个或多个合伙的人,在正式确定合作前,最好把好的、坏的、可能的、不可能、有可能的各种问题,充分进行交流,甚至多次交流,甚至包括价值观念也应当进行交流。预先提出的问题越多,以后的合作风险越低。
2、订立规则,遵守规则 而一旦问题都明确了,合作就更加通畅了,可以对合作后的每一个经营环节进行非常细致的规则订立,包括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人事制度、薪酬制度、业务经营规则、销售规则、团队建设思路等等等等一切可能出现的合作场景,特别是每个合伙人的权责范围更是需要细化到尽善尽美,这样的规则体系一旦订立,就只剩下执行力的问题了。就我自己遇到过的、新闻里看到过的、道听途说来的所有合伙障碍,都逃不出两点:
1、矛盾发生的内容未事先讲明,发生后权责和利益扯不清楚,各执一词;
2、矛盾点有事先讲明,但执行力极差,无法落实,造成不可逆的问题和矛盾,事后相互推诿责任;
一旦能够解决这两点,合伙发生矛盾的可能性就已经降到最低了!
3、价值统一,相互扶持 在规则制度层面都已完善的情况下,价值的统一就更是锦上添花了,做着同样兴趣的事情,好的时候一同乘胜追击分享收益,不好的时候相互扶持打气度过难关。
正如我前文所说和心中所想,有时候性格差异不一定是坏事,强势作风也许也是团队优点,一旦做好制度驱动的技术性合作框架,任何合作都可以很稳当,牛鬼蛇神的投机合作分子也将无处遁形远离身边。也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寻梦。
本文出自作者:初码
|
|